找到相关内容924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密教纲要 二

    终教之分齐也。慧能之所见处。则以本来无一物毕竟之理为极致。故同于华严之顿教。然尚未达圆理。又遮断文字。故不谈声字即实相之真理。是以南北宗禅。皆三乘教之分齐也。盖印度之显教。无一乘者。唯三乘教而已。...一道清净。又名一道无为。又谓如实知自心。以知一如本净之心之实相也。又名性无境。以大日经于此心说性无境也。性云者。即自心之实相也。此位无境无智。境智俱融。故不二而无相也。胎藏第二重大眷属中观世音...

    王弘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3680098.html
  • 浅议和谐法门

    ,它不住眷属相,不住众生相,也不住法相,一切所缘法、智慧行解毕竟,所以名为无缘。它是佛独有的慈悲,不通于凡夫、二乘,所以又称大慈悲、大慈大悲、无盖大悲,在它之外,再没有更广、更大、更胜的慈悲。  2...都是因缘和合而生,那么世间诸法就不可能独立自在,也不可能常住不灭,更不可能具有真实的自体,因此说,诸法的本性是——这就是“缘起性”的道理。这种性,就是诸法的实相,因而又被称作“相”。从实相的意义...

    兆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45682059.html
  • 华严宗思想源流

    ,此一清净境界已由般若的毕竟义,一变而为普摄万物的至妙圆境。它与般若义之间最大 的不同即在于宣说法界缘起的一面,然则般若思想则从万法性的一面来宣讲佛理。大般若经将性说到极处,但是其易于令凡夫生...实叉难陀(喜学)前来主持译经的工作,在遍寺中,由菩提流志,义净帮助宣读梵文,复礼,法藏(华严三祖)等人则等笔润文,自则天证圣元年至圣历二年(695A.D.-699A.D.),经五载寒暑方才译出,即今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2184350.html
  • 观音思想的组成架构与主要特点

    ,行入世的具体活动。常言所说的“毕竟不碍众生”,“宴坐水月道场,大做梦中佛事”都是这个意思。由此进一步引申,便可得出“觉在世间”的结论,即不但应该入世而觉悟众生,而且也只有在世间才能觉悟众生,脱离...,其愿可谓伟大,但其修行却并非好高骛远,来雾往,而是从一点一滴的细微处着手,于极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起步,精进不息。有关这类修行的经典记述与故事是很多的,如经典记述观音曾作过大居士、大仙人、王子、童子、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0884653.html
  • 吉祥喜金刚坛城解析

    南方宝生佛平等性智;亦代表梵文的五十个字母。   「腰带」代表北方不成就佛成所作智   十六持物 代表十六种性:内、外、内外、空空、大、胜义、有为、无为、无际毕竟、无散、...-rdo-rje音译成「戒多傑」或「杰巴多傑」,意译则有「喜金刚」、「大悲智金刚」、「欢喜金刚」、「饮血金刚」、「大乐金刚」、「意金刚」、「方便金刚」或「悲金刚」等不同名称,系藏传佛教无上瑜伽密中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3585109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现代意义

    慈心。   三、无缘慈,观一切法毕竟空寂,而起慈心。(1)   这是相对地分别以众生、诸法和理为对象而起的三类慈悲,是奠立在缘起性思想基础上的慈悲分类。   在三类慈悲中,以“无缘慈悲”为最高的类别。《大智度论》卷40云:“慈悲心有三种:众生缘、法缘、无缘。凡夫人,众生缘;声闻、辟支佛及菩萨,初众生缘,后法缘;诸佛善修行毕竟,故名为无缘。”(1)佛教提倡的“无缘大慈”、“无缘大悲”,是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2285458.html
  • 谈心说识(十):圆成的世界与人

    。佛经云:“菩萨心垢净,常游毕竟。”   凡夫是染著有差别的心一旦云消雾散时,自见清净圆成本性。这个圆成本性因为是远离“我执、法执”等二执,所显现的真理,故称其为真空或般若。与“真空”相对... 第十章 万法融和——圆成的世界与人   一、圆成实性的世界   前章提到——只要正确地认识因缘,和他人建立融洽的关系和良好的沟通,广结善缘,体证般若定慧;不拘泥於世相,不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1522085500.html
  • 《维摩诘经》要义概述

    无我思想。五是盛宏中观学派,显毕竟之理:罗什法师所译主要以大乘经论为主,在大乘经典中又以龙树中观思想为主,中国三论宗以罗什为初祖,其所译中论、百论、十二门论为依据。而三论思想主要体现在离言绝相、...,故因成此经。本经是基于“般若”之思想,以阐扬大乘菩萨之实践之道,说明在家信徒应行之佛法大道。全经以维摩诘为中心人物,通过与文殊菩萨等大众共同谈论佛法之方式,以宣扬大乘佛教“不二”法门之理。是继《...

    理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9115485779.html
  • 天台宗的菩萨成思想

    ,真中智也。初发心住,发时三种心发:①缘因善心发,②了因慧心发,③正因理心发,即是境智行妙。   三种开发,缘因心发,即是住不可思议解脱首楞严定。了因心发,即摩诃般若毕竟也。正因心发,即是住实相...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,亦名为假名,亦名   中道义。   六道相性即是因缘所生法也。二乘及通教菩萨等相性是我   说即是。   六度别教菩萨相性是亦名为假名。   佛界相性是亦名中道义。(...

    明了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786344.html
  • 三乘究竟与一乘究竟——兼论印顺导师由缘起性空论以证成“一乘究竟”的可能性

    》是缘起性空论,而非佛性本有论:   “经上说:‘诸佛两足尊,知法常无性,佛种从缘起,是故说一乘’。佛种是从缘而起,依善知识的劝发而起的。所以从缘而起,只因为一切法是常无自性——毕竟无性的。由于一切法无性,所以一切法从缘而起,众生也能从缘发心,修行而成佛。佛深彻的证知了无性缘起,所以说一乘,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。《法华经》的思想,原是承《般若》毕竟义而来的。”[32]   (五)开迹显本的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543490898.html